漳州一中芝山校区法治社团举行“寻找身边的法律印记” 微电影展示活动
“双减”背景下,如何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,是每一位老师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漳州一中芝山校区的师生拓展多种途径为此作答,例如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方面,他们选择了用制作微电影的形式,记录并讲解身边的法律故事。
3月11日下午,法治社团(模拟法庭社团和普法社团)举行“寻找身边的法律印记”微电影展示活动,以影像及学生讲解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法律“豪礼”。同学们用镜头引导同龄人关注身边的法律现象,寻找身边的法律印记。
微电影展示之后,该影片的制作人以PPT展示并讲解的形式为在场观众带来对涉及该影片的法律知识的学习。13个小组共记87名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编写、制作、后期剪辑、配音等环节,在当天的展示活动中,共有3个小组进行展示活动,并由该组组长负责法律讲解。每一部影片展示及讲解之后,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王丽宁、蔡长春分别对其进行点评,王老师、蔡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用两个字总结表达,那就是震撼,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而深感震撼,王老师还深情地表示,“你永远可以相信漳州一中的学生”。无论是精彩的影片展示,还是生动的法律讲解,同学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特别是法治社团第八组的蒋亿凯等6位同学所带来的《如果早知道》,以自创的法律故事配合漳州市区及校园周边影像,把法治社团的师生们带到一个惊心动魄的法律故事中,观影的师生们代入感满满。正是这种特殊的“代入感”,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法律感知,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据悉,自3月4日开始,模拟法庭社团和普法社团辅导蔡长春老师、王丽宁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以“寻找身边的法律印记”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活动,短短一周即收到微电影3部,PPT解说文稿4份,目前仍有5部微电影正在创作拍摄中。
同学们在课余时间,积极参与微电影的制作过程,从零开始学习微电影,自编、自导、自演,也许从这一刻开始,他们在心里已经开始种下法治的种子。影片的制作过程便是法治的萌芽过程,法治社团的老师们以新颖的方式实现与“双减”政策的衔接,在玩中学,在乐中悟,有所成就也有所成长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